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北市立大學攜手地方社群 共議南萬華發展新願景】

邱英浩校長領軍的團隊與里長、在地組織代表,於會後合影圖片
邱英浩校長領軍的團隊與里長、在地組織代表,於會後合影
此次座談會不僅展現了北市大協助推動萬華發展的企圖心,也具體呈現大學專業如何轉化為行動力量圖片
此次座談會不僅展現了北市大協助推動萬華發展的企圖心,也具體呈現大學專業如何轉化為行動力量
邱英浩校長,談到大學學者與社區工作者如同裁縫師,須在地資源裁縫成地方所需的衣服圖片
邱英浩校長,談到大學學者與社區工作者如同裁縫師,須在地資源裁縫成地方所需的衣服
邀集萬華各里里長、在地組織代表,及北市大專業領域團隊圖片
邀集萬華各里里長、在地組織代表,及北市大專業領域團隊
發布日期 : 2025-09-15

臺北市立大學於 9 12 日假臺北製糖所文化園區舉辦「大學、在地組織,與南萬華社區發展座談會」,由邱英浩校長率領不同專業領域的教師,並由歷史與地理學系籌辦。本次會議匯聚萬華區里長聯誼會、各里里長、在地社區發展協會及文化組織,共同探討南萬華的歷史脈絡、社區營造與未來願景,展現大學社會責任(USR)與地方合作的實踐成果。

多方參與 共創在地發展能量
本次出席者陣容齊全,展現跨域合作的廣度與深度:

里長代表:萬華區里長聯誼會會長邱郁惠,以及錦德里張菀庭、忠德里施育婷、華中里黃世豪、福音里蔡岳樺、壽德里陳志雄、雙園里許惠城、新和里邱惠雯、銘德里吳啟源、保德里楊美女、萬壽里吳美玟。

社區與協會代表:壽德社區發展協會顧問卓璟璘、中正新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萍、7PLUS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毅慧、糖廍文化協會會長沈明杰、總幹事李美鳳、地方耆老陳金耀,以及糖廍里鄰長徐金菊、花敏捷,並有六庄文化發展協會林佾萱。

學校代表: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臺北市立大理高中校長陳政翊,並有北市大通識中心主任李天申、視覺藝術系主任王耀俊、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主任劉宇陽、歷史與地理學系主任徐榮崇,李淑珍、林君成老師以及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 曾碩彥老師共同參與。

學術引領 在地故事拋磚引玉
座談會由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陳曉偉老師率先分享萬華加蚋地區的發展歷程與壽德社區近期營造成果;萬華小學堂社區規劃師陳德君與負責人魏子鈞則分別以深耕經驗與行動倡議,強調「陪伴社區」與「行動起步」的重要性。糖廍文化協會沈明杰會長及地方耆老陳金耀,也分享了糖廍社區自反對大型安養中心運動以來,逐步轉化為文化資產發揚的歷程,顯現南萬華社區的堅韌力量。

社區展望 地方治理新契機
新和里里長邱惠雯提出,在七個社區共 65 棟大樓中,如何維繫居民之間的水平與垂直連結,是當前治理挑戰。壽德里里長陳志雄則指出,捷運萬大線加站未來啟用,將帶動南萬華新一波觀光與文化發展,並規劃假日市集與特色導覽,形成觀光廊帶,帶動地方經濟與人文氣息。六庄文化發展協會林佾萱則分享協會成立十年來推動地方文化教育的經驗,期盼與各界攜手推進南萬華的歷史與文化傳承。

北市大角色 共織地方未來
邱英浩校長總結時表示:「大學學者與社區工作者如同裁縫師,須將蒐集來的在地資源裁縫成地方所需的衣服。對於臺北發源地的萬華而言,都市更新並非僅限於拆除重建,更需要觀念的更新與居民的參與。」他強調,臺北市立大學將持續透過專業輔導與公民參與,協助地方凝聚共識、保留特色,並推動都市再生與創新活動。

連結地方 深化大學社會責任

此次座談會不僅展現了北市大在南萬華的社會參與,也具體呈現大學專業如何轉化為行動力量。透過USR計畫,以及教育部「精進師資素質及特色發展計畫」的支持,學校已協助壽德社區進行旅遊資源盤點、耆老生命故事採集與繪本製作,並攜手臺北製糖所文化園區推動文化觀光。接下來,北市大也將協助社區建置導覽解說系統、推動街景改造與社區串聯,深化文化資產再利用,凸顯大學在城市發展與社區營造中的公共角色。

(資料來源:歷史與地理學系)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