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臺北市立大學推動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結合現勘與工作坊實作,落實永續城市與友善交通教育】圖片
發布日期 : 2025-08-04

為推動人本街道理念扎根,臺北市立大學受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委託辦理「人本街道種子教師課程」,目標為培養具備街道改善知識與溝通能力的推廣人才。本課程共招募約34位學員,透過一系列講座與實地參訪,加深對人本環境規劃的理解與實務應用。

繼7月18日首次戶外課程活動後,第二次現場勘查於7月30日舉行,由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處長林昆虎等進行導覽,深入介紹近期已完工的人行環境改善案例,包括忠孝東路三段、瑠公綠廊及忠孝東路四段地下通廊,並走訪尚待改善的大安路一段,讓種子教師了解市府如何透過不同策略落實人本交通政策。

林昆虎處長說明,市府近年持續投入於打造友善行走空間。以忠孝東路三段為例,針對商圈密集區域,進行人行道拓寬、坡度調整與綠化設施整合,並增設導盲設施及機車停車彎,改善人車交錯情形;瑠公綠廊則透過串聯周邊公園與藝術裝置,轉化為多功能且具識別性的開放空間;忠孝東路四段地下通廊則成功連結國父紀念館與台北大巨蛋,提供行人更安全便捷的穿越選擇,避免與平面交通產生衝突。

針對即將進行改善的大安路一段,因現有部分路段人行空間狹窄,對輪椅及推車使用者造成不便,新工處已多次與各單位協調,預計於114年下半年啟動改善工程。規劃內容包含拓寬人行道、設置實體人行空間、優化轉彎半徑、機車彎設置、號誌與標線調整,以及透水鋪面與導盲設施等,期望營造更無障礙且宜人的街道環境。

藉由此次課程與參訪活動,讓種子教師能從政策、設計到實務層面獲得全面理解,未來在各自所屬單位或社區中扮演推動角色,進一步擴散人本街道的理念與實踐經驗,為建構安全、友善與永續的都市生活環境奠定基礎。

本次課程亦舉行工作坊,使種子教師共同進行意見交流與模擬修正路段,演練對人本街道規劃理念實踐。此類實地參訪有助於將抽象的設計思維轉化為具體實踐案例,不僅可作為日後地方倡議與課程推廣之素材,更能增進與社區、學校、地方政府協作時的說服力與專業性。

未來,臺北市立大學將持續與國土署及市府各相關單位合作,深化人本街道種子教師之培訓內容,預計於8月中旬展開第二梯次課程,期盼透過更多具體的參與及行動,推動人本街道理念向下扎根、向外擴散,讓友善街道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攜手打造更加宜居與永續的城市環境。

瀏覽數: